15

2021/06

【会议报道】第十五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大会青年论坛分会场成功举办
浏览次数:323次 发布者: 来源: 时间:2021-06-15

第十五届泛珠江区域放射肿瘤学学术大会于6月11日-12日在蓉召开。6月12日上午8时,青年论坛分会场在成都市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武侯厅揭开帷幕。青年论坛分会场由冯梅和苏胜发教授作为主席,阴骏教授作为执行主席,邀请了国内多位中青年专家参与交流。会场吸引了许多听众,现场气氛热烈。

(冯梅教授致辞)

西放协会青委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冯梅教授担任分会主席并致辞,冯梅教授指出,青年分会场具有病种多样化的特点,希望各位青年专家分享各自临床及科研成果,尽情享受这场学术盛宴。

(会议主持:冯梅教授、苏胜发教授)

会议第一单元主要围绕多个病种的治疗进展进行,由冯梅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苏胜发教授主持。由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卢泰祥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李咏梅教授担任点评嘉宾。

(李璐教授大会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李璐教授主要介绍了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开展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及口腔粘膜保护剂可以降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延迟发生时间,降低其发生等级。研究结果被作为证据引用并写入《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治策略专家共识(2019)》中。李璐教授指出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未来期待更多高级别临床实验证据支持。

(韩亚骞教授大会报告)

湖南省肿瘤医院韩亚骞教授围绕整合型研究展开。汇报了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科目前所开展的鼻咽癌及头颈部肿瘤的研究及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提出对肿瘤治疗临床研究设计的未来规划,认为组建一个跨科室、学科、中心的科研整合团队,加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转化,做基于病种的整合研究。

(李凤虎教授大会报告)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凤虎教授分析了宫颈癌常用放射治疗的技术与特点,着重提到了近距离治疗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病例分享,李教授展示了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的优势及应用,并介绍了3D打印模板的临床使用。最后通过临床研究结果提出宫颈癌尤其外照射后明显肿瘤残留的宫颈癌病例,近距离治疗中应以腔内治疗为主,插植为辅,个体化设计方案的观点。

(肖巍魏教授大会报告)

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到达现场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肖巍魏教授进行了现场连线,她首先介绍了直肠癌NCCN指南更新,结合指南引用的文献介绍了直肠癌新辅助治疗进展。肖巍魏教授指出根据个体化的分期选择不同新辅助治疗模式和生存获益,TNT(全程新辅助治疗)已经成为部分高危LARC患者的治疗推荐。肖教授还介绍了术前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选择可能让MSS患者生存获益得到突破。最后肖教授还介绍了哪些患者可能选择去放疗,避免放疗毒副反应同时也保证疗效。肖教授的远程报告让直肠癌术前治疗模式更加清晰和细化。

(尹愚教授大会报告)

四川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院人工智能中心主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尹愚教授从医工结合的角度,介绍了脑科学视角下的人工智能以及在临床研究中的挑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特别案例,提出了目前放射治疗中人工智能的难点是广泛性的标准化。放射治疗的人工智能还需要进一步深度学习模型开发,更加细化和完整的数据以及更加深入的医工结合将有利于放射治疗人工智能应用平台的开发。

(点评专家:卢泰祥教授)

由于疫情原因同样未能到达现场的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卢泰祥教授通过现场连线对各个青年专家进行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精彩的个人点评,最后卢泰祥教授鼓励广大青年放射肿瘤医生不断学习,不仅仅是术业有专攻,还应对肿瘤治疗的全学科的知识应进行系统化的学习。

(点评专家:郎锦义教授)

大会主席郎锦义教授多年来一直重视青年放疗人才梯队的培养,本次大会期间,郞锦义教授特意来到了青年论坛,郎教授听到台上青年专家的报告,不时投去肯定的目光。主持人临时邀请郎教授进行点评,他分享了自己对现阶段放射肿瘤学科的见解,赞扬了本次会议青年学者的学术分享,表达了对青年医生的期望;并希望大家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敢于挑战,承上启下做好放射肿瘤的接班人,在场的所有青年学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激励和鼓舞。